美食頻道
“公攤面積”原本用于描述房地產中公用區域的概念,現在被消費者用來形容零食包裝中的無用部分。近日,零食“公攤面積越來越大”再度引發消費者關注。
零食,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小確幸。打開看似包裝得十分飽滿的零食,卻發現里面的內容少得可憐,該有的地方凹進去,不該有的地方又凸出來,這種“無法使用的部分”顯然太多。吃個零食還得為“公攤面積”買單,消費者當然不樂意。
零食的“公攤面積”之所以越來越大,主要是源于商家在市場競爭、成本壓力之下的趨利選擇,尤其是零食消費總體價格不高,顧客對單純的提價較為敏感。為了降低成本,抬高利潤空間,商家往往通過包裝引導購買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附加值。此外,部分消費者追求華麗包裝的心理,也促使包裝嚴重夸大商品實際分量的現象加劇。
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裝,不僅會在視覺上錯誤引導顧客,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,還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,增加廢棄物污染環境。有權威數據顯示,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中約有30%—40%是包裝廢棄物,其中大部分就來自過度包裝。而且,商家競相比拼過度包裝,迎合消費者的面子心態和攀比心理。長此以往,賣產品異化為賣包裝,難免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。
實際上,為遏制過度包裝,國家近年來動作頻頻。尤其是2023年9月,相關國家標準正式實施,新規對包裝層數、包裝成本、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確規定,明確食品包裝不應超過3層,非接觸食品的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額的20%。而零食的“公攤面積”越大,意味著包裝空隙率越高,進而會被判定為過度包裝,會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。
精美的包裝固然可以吸引消費者,但賣產品跑偏為賣包裝,則是本末倒置。買個零食都要算“公攤面積”,如此過度包裝實在沒有必要。企業應該放棄那些圍繞包裝做文章的小心機,在打造產品的性價比上下足功夫,才是正道。
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|
|
“公攤面積”原本用于描述房地產中公用區域的概念,現在被消費者用來形容零食包裝中的無用部分。近日,零食“公攤面積越來越大”再度引發消費者關注。
零食,是許多人生活中的小確幸。打開看似包裝得十分飽滿的零食,卻發現里面的內容少得可憐,該有的地方凹進去,不該有的地方又凸出來,這種“無法使用的部分”顯然太多。吃個零食還得為“公攤面積”買單,消費者當然不樂意。
零食的“公攤面積”之所以越來越大,主要是源于商家在市場競爭、成本壓力之下的趨利選擇,尤其是零食消費總體價格不高,顧客對單純的提價較為敏感。為了降低成本,抬高利潤空間,商家往往通過包裝引導購買,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品附加值。此外,部分消費者追求華麗包裝的心理,也促使包裝嚴重夸大商品實際分量的現象加劇。
這些非必要的零食包裝,不僅會在視覺上錯誤引導顧客,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,還會造成資源的巨大浪費,增加廢棄物污染環境。有權威數據顯示,中國城市生活垃圾中約有30%—40%是包裝廢棄物,其中大部分就來自過度包裝。而且,商家競相比拼過度包裝,迎合消費者的面子心態和攀比心理。長此以往,賣產品異化為賣包裝,難免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。
實際上,為遏制過度包裝,國家近年來動作頻頻。尤其是2023年9月,相關國家標準正式實施,新規對包裝層數、包裝成本、空隙率等均做了明確規定,明確食品包裝不應超過3層,非接觸食品的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額的20%。而零食的“公攤面積”越大,意味著包裝空隙率越高,進而會被判定為過度包裝,會受到監管部門的處罰。
精美的包裝固然可以吸引消費者,但賣產品跑偏為賣包裝,則是本末倒置。買個零食都要算“公攤面積”,如此過度包裝實在沒有必要。企業應該放棄那些圍繞包裝做文章的小心機,在打造產品的性價比上下足功夫,才是正道。
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|
|
|
|